重庆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桷垭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一个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5050.html

重庆以黄葛树为市树,到处都有,大路边,城墙里,山坡顶,陡坎上,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作为重庆市树,黄葛树象征着重庆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也象征着重庆欣欣向荣之前程。据市民政局介绍,在我市40多万条地名库中,有不少熟悉的植物地名,如大竹林、李子坝、梨树湾、枇杷山、芭蕉园等。其中,由黄葛树这种植物延伸出来的地名最普遍,比如黄桷坪、黄桷园、黄桷塆、黄桷堡······

“黄葛”系地名少“黄桷”系常见

黄桷坪正街

明明是黄葛树,因黄葛树而成名的地名,“黄葛”系倒很少,“黄桷”系却很常见。

“现在满大街都是黄桷地名,已经约定俗成了,涉及地名、户口等系列问题,改起来的成本也很大。”为何常见“黄桷”系地名而少有“黄葛”系,重庆地名文化研究专家李正权分析,一是重庆人的方言口音,“葛”“桷”读音都读成了guō(郭);二来以前人们对植物分类没完全掌握清楚。“可能以为黄葛树属于高大乔木,应该是木旁。”李正权说。

据了解,在重庆的“黄桷”系地名中,最著名的要数黄桷垭了。

黄桷垭老街

“黄桷垭本来应当写成黄葛垭,但那个‘葛’字重庆人(包括官方文件)都写成了‘桷’,后来大家也就这么写了。”李正权告诉记者,旧时,从重庆城去贵州,要从储奇门过河,从海棠溪爬山到黄桷垭,然后经老厂、三百梯、鹿角、界石等地到綦江。黄桷垭地处这条南大道的要冲,于是逐渐繁荣起来。至清末,这儿便设乡,名崇文乡。“因为上黄桷垭的山路上有很多黄葛树,特别是那垭口处的几株黄葛树高大古老,树萌遮天蔽日,人们往往只知黄桷垭,而不知那儿叫崇文乡,后来,政府也干脆将其改为黄桷垭了。”

如今,黄桷垭已成为重庆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究竟是“黄桷渡”还是“黄葛渡”

黄桷渡老照片

此外,重庆还有著名的黄桷渡,早在多年前,郦道元就在《水经·江水注》中提到了黄桷渡。“不过写成了黄葛渡,重庆人把‘桷’读成‘葛’,郦道元可能是听了这样的音误会成‘葛’,才写成了黄葛渡。”李正权猜测。

究竟是“黄桷渡”还是“黄葛渡”?为了答疑解惑,南坪街道黄桷渡社区文化墙上,张贴了黄桷渡地名变迁的历史。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追问黄桷渡这个地名得由来,他们查询了大量的资料,“黄葛渡”与南宋末年重庆知府余玠、清朝乾隆年间巴县知府王尔鉴都曾歌咏过的“黄葛晚渡”有关。

“但余玠是湖北蕲州人,王尔鉴是河南卢氏人,而他们来重庆前,恐怕都没听说过黄葛树是什么模样,但他们都是重庆人的父母官,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不少人文人雅士也跟着把这一景点叫‘黄葛晚渡’了,但老百姓并不买账,不认同‘葛’字。”工作人员解释,在老百姓的理解里中,黄桷树是树,理应从木旁,如一棵白杨、一棵红松等,一看就是一棵树。而“葛”却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和黄桷树巴不到边,所以黄葛渡理应为黄桷渡。而黄桷渡、黄桷渡社区地处南岸区南桥头,正好处于古时“黄葛晚渡”所在地,所以黄桷渡由此得名。

黄桷渡多位老邻居相聚

黄桷渡老街坊相聚

年,因城市建设,黄桷渡拆迁,当地居民陆续搬走了。但曾经的邻居们并没有忘了这里,时常聚在一起回忆这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5月初,来自天南海北的老街坊都回来了,聚得最齐的一次,有多人。”68岁的赵桂兰是土生土长的黄桷渡人,她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慢新闻爆料;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