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m/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周荞文/图
待褪下袜子,这是一双令人印象深刻的脚。
十个脚趾前端的老茧与伤痕清晰可见;有粉色的新肉,有仍渗着血丝的老伤,还有无法忽略的左脚大脚趾趾甲盖——它可以被随意地掀起一个和肉垂直的90度,离完全脱落只剩最后一点皮肉粘连。
千里之行似乎真的始于足下。脚的主人老吴咧开嘴:“这是伤口,也是勋章。”为完成“寻梦长江”之旅,曾充血的趾甲、磨出的水泡见证他用时天走完的公里路。
一年前,正待出发的吴刚勋65岁了。他背上20斤行囊,决定再疯狂一把。
脚,最直观
看脚的起因来得猝不及防。
“要不要看看我的脚?放心,不臭!”采访结束前,面对最后一个采访问题,老吴突然放弃了之前一板一眼的一问一答。他用玩笑式的口吻问我,“你不是问走完长江的收获是什么吗?喏,脚就是最直观的一个。”
听谈吐,老吴讲话斯文风趣;看外表,他精瘦,戴眼镜穿牛仔裤配衬衣外套,俨然一个讲究的老人家。但实际上,“老人家”的称呼,老吴并不太满意,“我有个网名叫‘爱山’,要不你喊我‘爱山哥’吧?”——玩徒步,用流行的短视频记录行走过程,用图文创作APP郑重其事地写下沿路感想。不说年龄,你大概很难想象,吴刚勋已经66岁了。
▲老吴写在手机上的徒步日记
上上个周末(12日),回家休整了一月有余的老吴决定正式着手,完成他的徒步长江总结游记。
将这次的徒步分为五个阶段,老吴说,第一阶段是青海当曲到沱沱河、通天河段,第二阶段是金沙江段到宜宾段,他采取的都是自驾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这些河段位于长江上游,之前有媒体来采访,让我说我是从长江源头走到了上海。”老吴拒绝了采访,严谨地给我强调,“这怎么行?我全程徒步是从第三阶段的宜宾长江零公里开始的。”
年8月,花12天从宜宾徒步.48公里到重庆;第四阶段耗时60天,从重庆徒步到武汉,因疫情中断;今年9月,第五阶段终于从武汉启程。用时天,徒步.88公里,老吴在10月24日成功到达上海浦东南汇嘴长江入海口。
24号当天的视频中,那个笑开花、比着“耶”,用振奋人心的声音喊出了自己终于完成“寻梦长江”之旅的人,正是一个背包一双脚,走完多公里长江路的老吴。
人生,要折腾
寻梦不易。黑了瘦了当下被反映在脸上身上,但难忘的公里徒步记忆值得更妥善的保存方式。
老吴珍而重之地翻开眼前两本四开的笔记本,入眼是密密麻麻的潦草字迹。每日随记以时间、地点、公里数、天气为抬头,或长或短,长则记满正反两面,短则只有简单两行。细究内容,它或许跟我们小时候写过的“流水账”无甚差别。老吴偶尔会在里面“幸灾乐祸”,也有些“老小孩”的调皮。
▲老吴写在笔记本上的徒步日记
——“年10月8日。朋友国庆节出去自驾,8个小时才开了公里,人都快疯了,肠子都悔青了,你看我多好,自由自在地走在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长江堤坝上。”
但无疑,日复一日用行动证明着的执著与坚持出镜率最高。
——“年12月21日。猇亭区碰见一个年纪比我还大的店妈妈。她看见我狼狈的样子,直摇头说我好造孽。她好心同情我,劝我在家不好好的,为啥要出去走嘛?”
对于他人的不解和劝阻,老吴向来不过多争辩,一句“人各有志”足以打发。
毕竟,他的“志”实在不小。
受教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重庆土生土长的老吴年进入重庆水泵厂工作。年,60岁的他从公司销售处退休。“我从小仰慕红军长征;中华儿女自幼学的就是热爱长城、保护长城;长江边长大的孩子,眷念喜欢长江需要理由吗?”就这样,走长征,走长城,走长江,老吴给退休之后的自己定下了理想目标。
年,老吴历时7个月完成.23公里的长征路。在写下的足足页,36万字的《重走长征路游记》首页,老吴郑重落上一句话:“理想不在远大,实现即是人生。”《长城追梦人》,38万字,记录了年老吴走完明长城的4个半个月。文末,老吴反问自己:人活一世,就是要折腾,不然拿什么回忆呢?
▲走过的“长征”“长江”日记已装订成册每本书都超过30万字
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出发了。
路程,不容易
年6月5日、晴、古尔沟。几百公里荒无人烟,老吴历经千险,整整5天,终于在玉树当曲找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长江源”纪念碑。按捺不住激动,他发了一个朋友圈:今天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到达长江源头是徒步长江的里程碑,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老吴与长江源头纪念碑合影
的确,路漫漫其修远兮,道阻且长。
常人能想象到的徒步困难,老吴一一细数。“嘶——脱了鞋意识到脚痛。诶,脚趾甲怎么又掉了?”长时间长距离的行走让三个脚趾甲都“不堪其负”,坐骨神经的疼痛偶尔来之,但同样钻心。若负担再加上20公斤的行李,独行的孤单,潦草的三餐,正常人若想做到,绝非易事。
早上正常6点起床,块一天包括住宿是老吴定下的日常花销。“早饭要吃饱,干粮要带好。午餐这顿用两个苹果、两个鸡蛋加干粮打发,饿了就再补充一些牛肉干。”老吴给自己规定,晚上走到住宿地,就“奖励”自己去餐馆吃个盖浇饭当晚餐。
▲老吴午饭时间补充干粮
“奖励”却是一直都有。老吴说,定目标时他就已经考虑到量力而行。这种情况定下的计划,就几乎不会失败,他也不允许自己找借口懈怠。为此,一些经验也渐渐被摸索出来——行李减负,用处甚少的帐篷寄回了重庆,行囊轻一半;走路的步频步伐不宜过快过赶,要掌握好节奏;每天晚上回到宾馆洗澡泡脚,再写个旅途随记,给家里报个平安是他一天中最大的休息。
▲老吴随身携带的地图,标注到达当地的时间,括号内是当日行走公里数
51.94公里,单日最高步行公里数,今年10月23日在上海创下。对徒步一直信奉“安全第一”的老吴来说,这是难得的“赶进度”。“老头儿,你身体不要了吗?”妻子爱嫂谢勤英佯装生气地瞪眼,老吴赶紧低声解释:“反正也胜利在望,不是大孙女要过生日了吗?我走快点,好赶回重庆给她过生嘛。”
▲老吴走得最多的一天,当日走了51.94公里
评价,不在意
徒步长江,每天平均步行28.6公里是老吴口中“轻松搞定,小菜一碟”的距离。但这也足以让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