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近日,市教委会同有关市级主流媒体开展了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经基层推荐、专家推选,确定了32名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宣传人选。我校龙大轩教授当选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龙大轩,男,汉族,年3月生,重庆梁平人。西南*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从事法文化和法律史学研究,获省部级和校级奖励44项。
传道授业两不厌,一片冰心在玉壶
历史本是沉默的,他却使之充满期待。法律本是枯燥的,他却使之饱满鲜活。作为一名法律史学者,龙大轩教授始终以昂扬的眉宇,坚毅的步履,虔诚的态度,用睿智唤醒遗忘,用执着重拾繁华,在历史的长河里倾听记忆,在法律的图腾上述说传奇。卅载耕耘,无怨无悔;夙夜在史,今始得报。
带病上台开启“铁人模式”
“四川话和普通话,这是我的独门秘技——双语教学。”在笑声连连的本科课堂上,总是能看到神采飞扬的龙大轩教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讲授离不开课余的苦心琢磨。龙大轩教授在多年科研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法制史上下五千年的内容高度概括为“礼刑—法律—礼法—法治”八个字,自称“龙氏八字法制史”,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仍然记忆犹新。
凭借出色的教学功夫,年龙大轩教授被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组选中,为新开设的节目作开坛第一讲,从此登上了更高的授课平台。
年元旦期间,其在录制春节特别节目《中华法文化》前夕肾结石病发作,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但他考虑到央视已拨款数百万元搭建录制现场,且播出时间在即,遂决定推迟手术,采用体内插管的方式导流肾部积水以缓解疼痛,带病赴京做完7集节目,被央视领导和现场听众誉为“铁人”。栏目组将其事迹录制成小片,插入节目之中,播出后反响强烈,也感动了全国众多观众,之后被作为春节、国庆、两会特别节目反复播放。
龙大轩教授参加《中华法文化》节目录制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教书是基础,育人更是目的。龙大轩教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成长的关爱,在学校中也是有口皆碑。在其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学生无不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个个都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你追我赶。
龙大轩老师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
年,张君虎接到校报任务采访龙大轩教授,就去旁听他的课,课后追上去自报家门后,没想到龙大轩教授对他说了这样一句:“我找你很久了。”
原来,正读大三的张君虎,凭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写了一篇自以为惊世骇俗的文章,投给了研究生院主办的学生学术刊物。不想文章被龙大轩教授看到,想指导他把文章改得更好些,竟发动学生四处寻他。在龙大轩教授的指导下,那篇文章被逐句修改,最终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龙大轩教授不仅惜才爱才,也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愿意搞学术,他就给你提供学术训练;愿意搞实务,他就给你搭建实践演练的舞台。在龙大轩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生邓长春的《南朝会稽孔氏律学传习研究》被评为年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李维睿的论文也被评为年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其在《现代法学》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每当提起弟子们的成就,龙大轩教授总是谦虚地说:“这都是他们个人的努力和造化,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
龙大轩教授带领西*学生参与《法律讲堂》录制
龙大轩教授还支持学生发起成立了“中华法文化学习研究会”,利用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文化活动。例如“孝之道”演讲比赛、“法字方阵”法治文化电视大赛等,先后吸引校内报名者两千多人次,被央视微视全程网络直播,网络互动人数达到八万人次。年初,龙大轩教授对30余位西*学生进行培训后,共同赴京录制《法律讲堂》春节特别节目《中华法文化》7集;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组织师生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十九大献礼节目《法治中国说》录制。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睿智思维、活跃表现,赢得了央视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誉。
善睿思以究法理
科研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没有科研,教育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龙大轩教授研究领域广博、治学功力精深,更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精研儒家法文化,再续儒家法脉。龙大轩教授在《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法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5项。他的《汉代律家与律章句学》一书,考证15名汉代律家,辑录亡佚千年之久的汉律章句条,在学界赢得了“存亡继绝”的美誉;《八议成制于汉论考》、《程树德汉律考辨正一则》等对学界误传已久的权威观点予以修正,并荣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
除儒家法文化外,龙大轩教授还涉足道家法文化、民族法、民间法等多个领域,著有《道与中国法律传统》、《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等书,先后荣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等荣誉。
引妙语而传文化
如何将高深的问题通俗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千年一脉相承的良法美意,方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起到“文而化之”的效果,一直是龙大轩教授思考的问题。年至今,龙大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录播《中华法文化》《清官文化》《孝道与法文化》等节目集;龙大轩教授总是觉得电视传播面虽然广,但隔着屏幕,效果始终有所欠缺。所以他立志在全国进行一百场法文化巡回演讲。他在孟子故里讲孝道,让现场的大妈潸然泪下;他为*府部门讲清官,让台下的公务员悚然动容……如今,龙大轩教授已赴高校和**、司法机关现场宣讲余场次,但是他的巡回演讲仍在继续,用他的连珠妙语,将法文化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坎里。
网络媒介的发达,令龙大轩教授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年,他主讲的《中国法制史》录制成功,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等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免费开放,成为高点击率的热门课程。年2月,龙大轩教授参与录制的中国东盟法律联盟慕课,将成为西*第一门跨国慕课。年4月,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网络学院合作,开发制作法治文化系列网络课程。年,组织学生策划录制《弟子规》系列视频讲座50余集,目前正在网络主流平台广泛传播。此外,他还组织创办了“法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