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课第一期
新闻评论之重庆公交车落水事件
??
事件回顾
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10月31日,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1日,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仍有2人失联。
11月2日,
万州发布公布公交车坠江原因: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在此次事件中,经历了几次反转。28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不实报道,称“事发前轿车女车主逆行”;导致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女司机,将女司机妖魔化。29日,正面撞击视频曝光:小轿车车主正常行驶,公交车突然左转,过线撞了对面的小车然后一头冲出护栏。舆论开始第一次反转,要求“向女司机道歉”,并将矛头指向了公交车司机。
11月2日,监控视频曝光。系乘客刘某与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并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两人的互殴行为造成了车辆失控。舆论开始第二次反转,网民对情绪失控的女乘客进行谴责,称其“有病”;一时之间,爆出了多起乘客殴打公交车司机的新闻事件。
新闻评论立意分析
??角度一:从反转新闻的角度切入。可以从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危害、应该如何去做来写评论,反转新闻的案例非常之多,可以提供大量的素材。
??角度二:公车争执引发的悲剧并非首次,但从未出台相关措施。因此可以从公共设施或者是社会规则的进步和完善不应该只建立在惨痛的事故教训之上切入,强调社会进步应该从每一个细微的事故可能性中加以完善。
??角度三:从公共秩序的角度切入。这个可以涉及人们的规则意识以及扰乱公共秩序的后果。
??角度四:从不要过度苛责旁观者的乘客的角度切入。对网民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评无辜丧失生命的乘客的行为进行谴责。
??角度五:从情绪为理性让路的角度切入。乘客和公交车司机的情绪失控导致惨剧的发生,微博上的非理性发声中伤了无辜的受害者,这些都是可以评论的。
题型解析
关于此次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可以写的角度有很多。像腾讯新闻、新京报这样的正规媒体在事实不清、证据不明的情况下,发布不实报道,乱带节奏,导致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女司机,反转新闻再度出现。再到后来真正的坠江视频公布,人们对此次事件中的公交车司机、与司机起争执的乘客和作为旁观者的乘客这三方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从公共秩序与规则、理性与感性和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无辜乘客的等等角度去写;能够举出的案例也很多,素材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当去评论一个新闻事件时,有很多角度去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写的很好。作为一个考场写作,选择你最想切入的一个角度去探讨此次事件即可,一定要有深度,不要偏离主题。选取的角度不一定要求新,稳妥比较重要。
参考标题
呼唤理性:少一点情绪化的表达
追求时效不是反转新闻的挡箭牌
重庆公交车坠江:无视规则就是不尊重生命
作业点评
作业一
生命面前,谁来为公共安全事故买单?
打分:35/50
10月28日,重庆一辆载有15人的公交车,在行至长江二桥后,忽然失控,在与对向一辆正常行驶的红色轿车相撞后,径直冲入长江,车内无一人生还。11月5日,随着被打捞上来的公交上的行车记录仪数据被恢复,人们才获悉这起悲剧发生的始末,看到视频的人无不在叹息中悲愤:就因为坐过了一站,女乘客就失去理智般的去找司机争吵,司机竟然也忘记了手中的方向盘和车内十几条人命,去与女乘客交手,而整个争吵过程中,车内竟也无一人劝阻。仅因一场口角之争,却付出了15条生命的代价,据悉里面还有两个小孩子,一时间生命竟轻至如斯境地!重庆公交坠江之殇,生命面前,请问究竟谁能来为这场公共安全事故买单?
乍一看,这起悲剧里面每个人都有责任,丧失理智的女乘客,忘记自己职责反被情绪控制的司机,无动于衷冷眼看之的乘客们,可是他们又都是受害者啊。冷静下来深思,我们会发现,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分配是找不到的,真正应该为之负责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规则的漠视和对于公共文明的缺乏尊重。其实,除了如此极端恶性的公交坠江事件,此类因无视公共规则而导致的一些列摩擦事件并不少见。频繁出现的高铁霸座事件,因航班延误大闹机场,因坐过站下车被拒怒提整箱牛奶砸司机酿成险情……这些无不在敲响着我们现代人的痛觉神经,什么时候我们越来越会被情绪左右?什么时候我们身为人所拥有的公德之心和这么多年培养的文明素养已经这么稀薄了吗?
敬畏公共规则,恪守公共文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许多制度伦理规则看似束缚着你我的手脚,却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们为秩序所演化,为生存而发展。社会倡导秩序,强调规则意识,注重法制,因为这是我们现代社会可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马路上的红绿灯引导着每一辆车辆的有序行使,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公德心便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红绿灯”,遵守它,才能保证社会公众最基本的和谐共处。
守卫公共规则,法律是强有力的保障。当文明不能自觉的时候,只能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文明。《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等法律的出台,即有效的惩治和规范了社会中违反规则的人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府对于守卫公共规则,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视和努力。面对当前社会一些对于规则公共文明漠视的不良风气,*府部门应当依据法律,运用行*职能,严抓狠打,从源头上纠正这股不正之风。同时,*府也应重视公民情绪管理相关问题,加强国民心理健康建设,呼唤理智之风,恪守公共文明!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重庆公交坠江之殇,影射的是我们当前社会对于公共规则的漠视,纠正这股不正之风,大到国家*府,小到公民个人,每一个主体都义不容辞。
这篇评论最大的问题是分论点的架构很失败,后两个分论点完全脱离了新闻事件本身,论点不够具体。还有就是你在第二段写到“无动于衷冷眼看之的乘客们”,这个对这些无辜乘客过于苛刻了,可以直接写正是“那位女乘客对规则的漠视,导致了此次悲剧的发生”,这样就把你的总论点刻画出来了。
作业二
主流媒体不应抢了速度,却丢了真相
打分:45/50
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公交车坠江事故。下午13点40分,《新京报》发布简讯表明事故原因为“女车主驾车逆行导致”,随后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同样发出了明确归责。三小时后,
平安万州官微辟谣事故为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导致与小轿车相撞。短短几个小时,事实的经历了一个迅速的反转,在斥责媒体的错误消息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再次说明了媒体对时效的争夺不该以“牺牲”真相为代价。在突发事件前,媒体抢夺时效是必然,但这种“必然”不该以传播错误的真相为前提。从上午媒体发布新闻到中午官方的澄清声明,短短几个小时便足以掀起网络舆论,“女司机逆行”与“公交车与之相撞导致撞破栏杆坠江”,两相比较,不仅造成“女司机”这一刻板印象的标签再次引发声讨,更造成了舆论的失焦,在媒体发布的错误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无辜的女司机成为网友炮轰的主要对象,那辆坠江的大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