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曾与北大黄埔军校并称,年代的上
TUhjnbcbe - 2021/4/25 16:48:00

上海青云路弄现在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

“最近有不少人过来打听,”旁边一间水果店店主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老少都有,都来打听这里是不是上海大学的遗址。”这里正是上海大学原青岛路青云坊的校舍。这所诞生于年的红色学府,曾与北京大学、*埔*校并称。《闸北区志》记载,丁玲、丰子恺、王稼祥、朱光潜、任弼时、杨尚昆、沈雁冰、陈望道、郑振铎、俞平伯等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学习或工作过。这所大学存在了五年时间,六易校址。“文有上大,武有*埔”时间回到99年前。年10月23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上海大学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当时,上海大学的硬件设施极其简陋,校舍是青云坊一座老式石库门,两层楼共十间房。

上海大学最初校址(青云里)资料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秀的师资。于右任决定请他的好朋友李大钊帮忙,甚至还向李大钊提出,把上海大学交由共产*来办。李大钊派出两位共产*员到上海大学参与办学,一位是邓中夏,担任了上海大学总务长;一位是瞿秋白,担任了上海大学的教务长兼最重要的社会学系主任。邓中夏后来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等职务,瞿秋白则在陈独秀后主持中央工作。邓中夏起草《上海大学概况》,拟定《上海大学章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瞿秋白发表《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一文,立意要把上大办成“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特别是要在社会科学方面独树一帜。该校名师云集。以中国文学系为例,陈望道讲授修辞学、美学、语法、文法学,邵力子讲授历代著名文选、散文,田汉讲授文学概论、西洋戏剧、近代戏剧,沈雁冰讲授西洋文学史、小说研究,俞平伯讲授诗歌、小说、戏剧,刘大白讲授中国大文学史、中国诗史、诗歌……办校两年多,上海大学声名大振,在校生人数从多人猛增到多人,青云里容纳不下了。

西摩路上海大学校址资料图

年2月,上海大学搬迁到西摩路29号的时应里,也就是今陕西北路南阳路恒隆广场的所在地,并同时租下了敦厚里、甄庆里等民房作为校舍和学生宿舍。上海大学*委宣传部理论宣传主管谢瑾老师介绍,当时上海大学的学术演讲名流汇聚、博采众长、思想交融,是其教育风范的一大亮点。很多名人都来做过演讲,比如李大钊、廖仲恺、刘仁静、胡适、郭沫若、朱光潜、章太炎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学还输送了很多学生投考*埔*校。年6月,孙中山创办的*埔*校开学,他起用了上海大学师生担任要职。广东*埔*校第一期招生,在当时还是秘密的,也是“上海大学”代办理的。因此当时广为流传一句话:“文有上大,武有*埔”。“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公共租界散发传单,进行反帝宣传,揭露日本人枪杀工人顾正红、逮捕学生的罪行。南京路老闸捕房的巡捕朝群众开枪射击,打死13人,逮捕多人,是为“五卅惨案”。作为五卅运动先锋队,上海大学始终站在反帝斗争的前沿,社会上也流传“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的说法。这也引来祸端。年6月,英*对上海大学实行武装占领,学校在老西门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建立临时办事处,租下方斜路新东安里18号作为临时校舍。7月中旬,学校租用中兴路德润坊(今公兴路中兴路口)作为临时校舍,此时学生数已达多人。

年8月上旬,上海大学搬到青云路师寿坊,弄堂口还挂上了于右任写的牌子。资料图

8月上旬,学校确定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弄)15幢民房为校舍,弄堂口还挂上了于右任写的“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此时,上海大学的声誉蒸蒸日上,考虑到未来发展,校方决定筹钱建造校舍。年春,江湾新校舍落成(今圣堂路奎照路),4月1日,新学期开学。然而,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变发生。此后,上海大学被扣上“赤色大本营”的帽子,遭强行查封。上海大学新校址挂上了“国立劳动大学”的牌子。岁月变迁,上海大学的校址还有迹可寻吗?在青云路上反复寻觅,记者发现,青云路弄左侧是现址为青云路号的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第六十中学校长王晓虹告诉记者,该校所在地当时属于老闸北的青岛路青云里,在校内操场西北侧,设立有一处上海大学遗址纪念墙,全校师生在清明等重要节日都会在此缅怀先烈。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内的上大遗址墙。校方供图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内的上大遗址墙。校方供图

记者还在青云路弄(原青岛路师寿坊)看到,该处如今已是一片工地,正在建设新的住宅楼。曾经的陕西北路弄地址,如今成为了商务楼宇恒隆广场,在恒隆广场商务楼外的草地上,还有一块上海大学遗址纪念碑,静默在闹

“老上大”与“新上大”的关联现在的上海大学和当时的上海大学有什么关联?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说:“有人说,现在的上海大学和老上海大学仅仅是校名上的一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然而,我们更要看到,现在的上海大学和上一世纪的上海大学之间,重要的不是血缘上的联系,而是大学精神的一致性。”

上海大学溯园一角上海大学供图

年10月23日,“溯园”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落成,占地1平方米,全年开放。现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书记的刘绍学曾担任过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刘绍学介绍,作为上海大学博物馆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溯园”音同“溯源”,取“追根溯源”之意,是为纪念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大学而建的。“从老上大所经历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能更清晰地找到这座被誉为‘红色学府’的历史坐标。”刘绍学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与北大黄埔军校并称,年代的上